生命科学学院消息(通讯员:润生)2012年11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根据《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鄂教高〔2012〕7号)、《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的通知》(鄂教高〔2012〕10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了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遴选工作。在各校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审核,确定武汉大学等44所高校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等76个专业点为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光荣登榜。

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湖北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尤其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及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所需要的生物制药本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掌握生物制药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及酶工程、免疫学、药理学、天然药物、生物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等方面生产、研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生物制药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营销以及辅助研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技能及应用能力,为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院获批该项目后,拟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学院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按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突出建设工作重点
准确把握项目建设内涵,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订单(定向)培养,直接面向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深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一是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关键所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要将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以学生学习为主,将注重结果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学,重视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实质是开发学生潜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学的本质是将所学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除专业素质培养之外,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本校正在实践摸索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就是适应于新的教学观念的探索。
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地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考虑知识、方法、能力、品格和观念五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式应具有多样化,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总的来说,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做到以下5点,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互动式教学”代替“一言堂或满堂灌教学”,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可以采取多种互动方式,如讨论互动、思维互动、短信互动、网络互动等;以“实战式教学”代替“纯理论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开设实验课、鼓励学生较早地进入课题等,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主要以“考主观题”代替“考客观题”,以“考知识、应用与观念”代替“考记忆”。
三是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被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所代替,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文字、图像、声音、光电并貌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清晰、深刻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方法等。有些知识的讲解需要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信息技术还为师生互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师生互动可以通过手机、网络、QQ、邮箱等多种方式进行。此外,我还应该加强课程网站的建设,尤其是国家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课程中更应注重实践教学,所以我们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在2-3年内建设一个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现代化标准实验室。
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争取三年内再建立3个校内实习基地(“植物组织培养繁育基地”“高档食用菌培养基地”和“微生物工程发酵基地”)和2-3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武汉光谷生物城内的企业,如华大基因、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纽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三是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实践教师,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四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实践考核、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耗材管理、卫生管理、信息及档案管理等。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