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5月20日消息(通讯员:润生),为了迎评促建,加强管理,学院积极组织专班,梳理试点学院阶段建设成果,查找问题,突出后期建设主线。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以来,学校加大硬件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完善改革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推进具体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总体改革方面。一是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学院教学科研条件。近年来完成了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的学院大楼内外环境改造;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原料药室、药物制剂室、药物分析室、固体制剂中试实验室、细胞室、标准动物房)和2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新建1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1个离子色谱实验室、1个显微镜互动实验室,共更新和新增500余万元实验仪器设备。二是提升办学实力,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学院聘用2名美国科学家和10余名国内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和全职教师。聘任饶子和院士、熊海容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牟世芬教授为客座教授,引进束家有教授,依托获批的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平台,签订杨新洲、赵钟祥、丁明玉、朱岩等学者为特聘教授,签订李清华、NADEEM等年轻优秀博士作为楚天学子,进一步夯实队伍建设,充实科研教学底蕴。三是完善改革方案,研讨并制定配套改革制度。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试点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建议和意见,完善改革方案,出台《武昌理工学院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十二点意见》、《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武昌理工学院试点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等8个校字头文件,支持试点学院改革。四是加强改革研究,发布并立项试点学院改革课题。围绕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发布并立项了16个教研和科研课题,争取出理论成果,指导改革实践。
在学生招录与选拔模式改革方面。一是近两年,学校学院组成专班,反复酝酿磋商,修改制订完成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二是与省属高校武汉工程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2014年起至今已成功招录16名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三导师制度与工程大联合培养。2016年,学院与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建的研究生实践基地获批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同时,2014级的4名硕士生和2015级的3名硕士生依托工作站已完成了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实验、撰写、盲审和答辩工作,在北大核心期刊已发表和录用的科研论文14篇、发明专利3项,并均已顺利、高质量就业。三是完成试点学院在高中学校建立生源基地的协议、挂牌等前期工作,正积极探索联合选拔学生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一是建立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药学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全面实施了具有武昌理工学院特色的素质学分制,结合社会需求,建立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的综合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培养目标,建立适应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识素质过硬、个性特长与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教学管理模式。三是全面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堂检验──释疑解惑──精讲提升”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专业观念、专业品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等内化为学生的成功素质。四是全面实施“一制三化”的培养模式,出台了《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制定了“应用型人才”、“拔尖人才”、“定向人才”分类培养改革办法,在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药学4个本科专业全部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在4个专业基本实现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对一”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活动。2013-2017年学生共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项、2015年获批校级科研项目9项,教师指导学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近三年,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5人次,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到历史新高的37.80%。五是成立实验教学中心,统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狠抓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标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实践教学计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分解实践教学环节。2016年,学院与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建的实习基地获批为“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
在教师遴选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出台《武昌理工学院试点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学院在2015年上半年将学院教师按照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分类管理,分类签订目标任务书,以对教师进行分类考核评价。二是出台《武昌理工学院试点学院科研奖励实施办法》,鼓励教师科学研究。2013-2017年,16项课题获校级科研立项,3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个创新团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8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项省卫计委项目,2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库,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三是推进教师访学和国内外交流工作,创造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平台,2014-2015年学院已选派代建丽老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开展学习交流,2015-2016年选派刘阳、雷湘副教授赴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开展访问学习;2016年,崔海容教授参加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各1次并做了主题发言,2017年6月,我院组织承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四是建立“终身教授”评聘制度,卢人玉教授为学校聘为“终身教授”,鼓励教师投身试点学院改革、献身教育事业。
在学院治理结构改革方面。一是制定了《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章程》,探索多元协同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党政联席会会议、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权责和运行机制,并出台了配套制度。二是学院与各系签订了年度目标任务书,明确了各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工作重心下移,并纳入考核体系。三是扩大社会合作范围,强化与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合作共建。目前,已经多家药企签订了共同举办“医药营销班”、“新药研发班”、“GMP管理班”等定向培养意向书,正在筹备成立“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