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消息(通讯员 熊萍 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月12日下午,由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昌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开启毕业论文线上答辩模式,论文答辩会在腾讯会议展开,三名研究生分别进行答辩并顺利通过。
本次答辩会由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办、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协办,是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昌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第四届学位论文答辩会。担任本次答辩会主席的是武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槐应教授,答辩会委员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科学副研究员李雅颖、浙江大学的丁甜教授、武汉工程大学的赵喜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阮金兰教授和武昌理工学院的刘阳教授,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陈功博士担任了本次答辩会的答辩秘书。参加答辩的除武汉工程大学七名研究生外,还有两校共同培养的三名硕士研究生王丽虹、许悦和段金辉,她们的论文题目分别为《辣木叶有效成分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紫苏梗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研究》和《恩施巴戟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
答辩环节中,三名研究生根据精心准备的PPT,对各自的论文进行了展示和汇报,介绍了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从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结论、创新点等展开论述。接着,答辩委员会专家对每一位同学论文的规范性、论文基本框架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改意见,研究生们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并做好记录,同时三名研究生还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回答了专家们对其各自论文提出的问题。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对答辩过程和结论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采用QQ群匿名方式实现无记名投票表决。最终,本次答辩会主席姚槐应教授宣布本届由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昌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三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同意授予硕士学位。
为顺利进行网上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每个环节都反复探讨和修改,制定了完整详细的答辩方案,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做了应对预案,并帮助答辩委员和答辩学生提前熟悉视频会议平台,尽可能保证答辩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周密的部署之下,本次“云上”论文答辩会过程严谨规范,秩序井然,保证了答辩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自2014年9月以来,武昌理工学院与武汉工程大学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五届。在学籍与学位上,武汉工程大学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学籍与档案管理、毕业证和学位证审核发放、毕业就业派遣。在导师安排上,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实行“三导师制”:第一导师为武昌理工学院导师,第二导师为武汉工程大学导师,第三导师为企业导师。本届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第一学年,在武汉工程大学完成相关学位课程的学习,并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实验室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的部分研究工作;后两年在武昌理工学院完成专题学习和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答辩会结束后,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刘阳教授说道:“本届的三名研究生表现都非常好,作为导师,我见证了他们从选题到论文完成每一步的努力。做科研是件辛苦事,但他们从未放松过。读研期间,王丽虹同学在核心期刊发表(含已录用)了5篇科研论文,许悦同学发表(含已录用)了3篇科研论文。今天顺利通过答辩,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祝愿他们今后的人生越来越好。”(完)